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 (記者劉錚、雷敏)海內外普遍關註之中,一季度中國經濟主要數據16日集中公佈。面對複雜形勢下7.4%的經濟增速,有識之士認為:我們既要保持定力、冷靜分析,更要主動作為、未雨綢繆。
  保持定力,是因為當前中國經濟總體平穩,城鎮就業持續增加,物價漲幅總體穩定,仍然處於合理的運行區間,不應自亂陣腳。雖然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略低於7.5%,但最近兩年多來,季度經濟增速一直在7%到8%區間小幅波動,並未出現明顯異常。特別是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超過300萬人,居民收入也保持平穩增長,可以說大局穩定。
  保持定力,更是因為中國經濟進入了調整轉型的新階段,應當順勢而為,把主要精力放在提質增效升級上。已經邁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門檻的中國,廉價勞動力等傳統優勢衰減,資源環境約束凸顯,亟待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。經濟學家普遍認為,增速在7%到8%之間很可能就是今後中國經濟運行的新常態,當下最重要的是逐步化解發展中積累的深層次矛盾,努力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。
  保持定力決非無所作為,而是更要奮發有為,更加積極主動應對當前較大的下行壓力。應當看到,雖然中國經濟增速目前仍處於合理區間,但投資和出口呈下行之勢,消費有待提振,房地產市場出現分化,產能嚴重過剩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,穩增長任務依然繁重。經濟運行往往有著強大慣性,應增強政策的前瞻性,適時採取針對性強的調控措施,加快保障房、棚戶區改造、中西部鐵路建設等投資項目進度,擴大對小微企業的稅收減免等,以期對經濟增長形成新的必要支撐,增強對發展的預期和信心,防止增速滑出底線。
  把增長穩定在合理區間只是前提和基礎,更重要的是著眼中長期,主動作為,以深化改革、調整結構、改善民生,續寫“中國故事”新傳奇。主動作為不是因經濟一時波動而再採取短期強刺激政策,通過簡政放權、放寬市場準入等一系列改革措施,為長遠發展夯實基礎,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;通過淘汰落後產能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調結構舉措,增強經濟的核心競爭力;通過增加就業、完善社保、提升公共服務等改善民生的舉措,發掘中國經濟的內需潛力。培育好這“三大動力”,中國經濟會迎來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明天。  (原標題:既要保持定力,更要奮發有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j33jjfnk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